临朐信息港

别再装学渣了,我知道你在这里当课代表

2020-10-30 09:49:20

b2b人工代发

“罗翔老师好,我有个问题,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第49集里,大头儿子为了给小头爸爸买生日礼物,去地铁站卖艺唱歌,赚到钱后回家被小头爸爸说违法,请问这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法吗?”

“不违法吧, 法律禁止的是用人单位使用童工,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是不违法的,甚至是要保护的……”

一条勾起童年回忆的奇妙问题,却获得其他用户专业性很高的回复,引发了近600条的法律讨论。

这样激烈讨论的场景,并不是某个法律咨询网站的留言版,也不是政法大学的课堂上,而是发生在B站知识区一个普通的视频下面。

几天前,如果你在 B 站网页端和 App 端搜索“罗翔”词条,会看到一个动画:庆祝@罗翔说刑法帐号粉丝量突破一千万。这意味着,罗翔成为了全B站第二大个人 UP 主,仅次于游戏区@老番茄,用时仅8个月,打破了最快涨粉记录。

罗翔是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在学校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刑法总则、刑法分则等多门课程,并非专业网红,也不是 ACG圈内人士。还有一点备受瞩目,他是知识类UP 主,而非游戏类或生活类。

往粪坑里投毒致人死亡

该判啥罪?

知识视频的崛起似乎早有预兆。

2019年曾经大火的土味视频,今年似再无新面孔在表情包圈传播。怪鸽奥利给,药水哥则一再被反复拿出来消费,拍广告片,上综艺。知识内容领域却在2020年开始饱受关注,诞生出多位真正的顶流创作者。

令人感兴趣的是,知识类视频,到底凭什么快速从B站崛起,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看上头的内容领域?

破B站涨粉记录的罗翔,真正为罗翔老师打响名气的是他口中无处不在的惯犯“张三”。一开始,大家只是觉得一位刑法老师居然能把法律课讲的如此有趣,把张三的段子单独截取出来,做成鬼畜特别好玩。

但是渐渐地用户们开始为张三编故事,主动思考一些法律场景并向罗翔老师提问。在罗翔评论区里,成百上千条留言最终变成了UP主和用户,甚至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普法讨论。

在一个600多万播放的罗翔鬼畜视频下面,有人用经典的张三粪坑案脑洞大开。

“张三往粪坑里投毒,李四吃了死掉。应当认定张三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明着戏谑的问题,却迅速在评论区引来了“课代表”的专业回复。

“张三往粪坑里投毒,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排除过失,直接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

为什么明明当初总盼着生病就能不上学,现在却隔空也要争着给没见过面的各位老师当课代表,在评论区帮人答疑解惑?

这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的学习路径,从一个普通的视频开始,到认真地学习一个门类的专业知识。在B站,学习不再只是看到“abandon”再放下的枯燥过程,而是用优质的弹幕评论互动、大家在一起学习的氛围去进入知识的世界。

你以为年轻人在说骚话

其实他们在搞学习

从2019年开始,知识科普类作品开始在B站风靡。一批新人UP主也因此走红,迅速跻身百大行列,例如“硬核的半佛仙人”“罗翔说刑法”“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戴建业”等。根据B站最新的数据,有将近1亿用户在B站观看学习视频。用数据解读年轻一代的网民,可以看出他们观看视频的需求相当多元。不止喜欢漫画、娱乐,还热爱生活、喜欢学习。

谁会想到有一天能在视频网站的评论区看到关于《红楼梦》里富甲一方的贾府到底多有钱的讨论?过去,这都是红学家们孜孜不倦研究的学术话题。

UP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丹郡发了一个分析《红楼梦》乌进孝进贡名单的视频。引发了B站数学课代表们在弹幕中的交流,热火朝天地与UP主进行互动,致力于将红楼梦贾府到底有多少钱这个著名难题破解。

评论区有人一直觉得贾琏说:“再发一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太夸张了。迅速有用户点出:贾琏说的是三二百万钱,而非三二百万两,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单位的差别。另外,康熙年间的物价跟同治光绪年间的差别非常大,不能等同视之。

而在一则《三体中的物理学》解释量子纠缠的视频下面,网友们的互动水准之高已不输高校物理课上,学霸与老师默契十足,进行有理有据、友谊第一的切磋。

甚至曾经由于半佛仙人UP主太火,网友纷纷在另一位up主阿扶的评论区留言,强烈要求他聊聊半佛,后来那条“两个月爆涨150万粉,半佛仙人究竟做了什么?”的视频获得了300多万的播放和1.1万弹幕量。屏幕中出现一大波“respect”……

早有人评价“弹幕才是B站的灵魂”,其实背后的道理就是这一代年轻人喜欢这种大家在一起讨论、吐槽、观看的社区氛围。

在戴建业老师入驻B站的视频中,无数网友在弹幕中喊话“老师好”。在后来这位网红老师发起的写诗大赛中,引发了大量用户的创作参与,点开如一部现代网络版的《唐诗三百首》。

戴老师入驻B站。

很多严肃科普的视频中,不仅满屏“老师好”送给B站授业解惑者,最后都会出现满满屏幕的打卡和感谢老师的弹幕。

赵峥通俗讲解宇宙知识。

在戴建业一期讲解“苏轼悼亡妻《江城子》”的视频中,老师因诗词悲恸感性泛泪,弹幕中一片安慰“老师不哭”。

写诗大赛评论区。

每个著名UP主,都会有粉丝量身定做的专属梗。B站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爱在社区里造梗、玩梗的用户。某种程度上,B站的视频直到弹幕,评论达到一定“厚度”才算真正完成。UP主的内容产出被粉丝在弹幕及评论里的创造力正向加成后,才最终营造出一种B站独特社区化的核心。

“放松点,你会录得更好”

虽然这些老师们来自低调的知识区,讲述的核心是严肃认真的知识内容,但是他们非常明智地根据用户的反馈,修改着自己的视频,逐渐融入了B站的社区文化,并且很显然,融入得很成功。而后者的反馈甚至比预想中更让人惊喜,从而成就了他们。

UP主们的声音质量,视频表述的节奏,甚至是背景,B站的课代表们都会用心地给UP主提出观后感的意见。

“声音太沙了,建议换个专业麦克风, 推荐 Shure MV5 有人声模式,可屏蔽环境噪音。”

“录屏时放松一些更好。你讲正念冥想那期的状态就比较好。”

在分享心理学知识的UP主真我心理的评论区,用户的反馈详细到麦克风的设置。而这条被UP主点赞的反馈,也让他获得了下一期能够优化的意见。

社区氛围是社区的灵魂所在,即这里有一些什么样的核心用户,他们在这里玩什么。核心用户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的气质。

B站用户这种爱好讨论,热爱分享,勤于反馈的社区氛围在当代中国互联网世界里已经非常稀缺。相比其他短视频,B站用户在各圈层UP主们的大量内容输出下,对各类内容有相当的包容性与接受度——不仅仅适应30秒内的娱乐性短视频,对严肃、科普类的中长度知识视频也有着稳定的观看耐心。这就让B站有了机会,让它率先抢占了知识视频的赛道,站内知识内容迅速爆发。

优质知识型内容的破圈,带来的是对内容生产者的正面鼓励,这一积极效应也将刺激更多元内容的诞生,最终让内容用户受益。

如知识区的设立,让青年人可以更容易接触到以往需要特定专业、学校等较高门槛才能具备的专业知识,也能获得高效学习的方法。疫情期间,B站联合高校开展学习直播活动,如人大、复旦等高校专业课在B站进行直播,所有的用户都可观看,这不仅满足了高校学生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需求,也让更多人可以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传播载体的改变,也让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多元。当你看到年轻人在网络平台“键步如飞”的时候,先别急着下论断,也许他们真的是在搞学习呢。

✎作者 | 轻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临朐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