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信息港

从容包裹尖锐 沈远个展“垂钓巴黎的空气”于红砖美术馆开幕

2023-03-21 23:02:43

拉卡拉POS机 http://www.hejifuwu.net

“我不在意垂、钓这两个动词,我在意背后的动机。垂是等待的现场,钓是动作完成的现场......‘垂钓’这个名字让我想象到沈远名字当中有一个‘远’字,还有她的家乡仙游,这次展览她让自己变成了远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在展览开幕式中表达,“重要的是在沈远甩出鱼线的瞬间,所形成的抛物线的弧度……”

沈远的“垂钓”行为正与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48-49)相呼应,垂钓着,等待鱼儿上钩。但,也许根本就没有鱼……正是在这种无休止的等待中,人们决定成为艺术家,而艺术也变得有趣起来。

艺术家自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参与到了中国的先锋艺术运动当中。她在参加了于北京举办的载入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后不久,便决定在1990年离开中国,与同为艺术家的丈夫黄永砅移居法国巴黎。沈远以谦逊得体的态度表达了她对于离开家国的感受与忧郁的心情,邀请大众反思这些境况,而不将任何价值判断加之于上。她的作品令人想起了迁徙、语言、记忆以及那些被略去的人与物,为文化间的诗意邂逅创造了空间。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展出的6组作品与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有关,作品溯源于日常生活场景和身体亲密细节,它们看起来是开放的、柔软的、流动的、几乎无以名状的元素在“漂浮”,既透气又紧缩……她特别善于处理材料,用从容、随性、冷静的态度亲历着社会和生活中那些席卷而来的、往复循环的,令人感到残酷、漂泊无依的现实体验。沈远把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拿来作为作品元素,在埃薇莉娜·乔安诺(EvelyneJouanno)看来,“这反映出一种对于女性身份的思考和感受,包含了一种脆弱性,和对身为女性、外国人以及移民的感受。”费保罗(PaulFrèches)同样注意到沈远作品中的这种“脆弱性”,“既有艺术家自己的脆弱性,也有我们周围所处环境的脆弱性。就像沈远作品中展现的那样,面对当今的世界,一种更好的态度也许就是随波逐流。

沈远《记忆的碎片,2019》2019木头、铁丝、纸片560x160x216cm

展览源起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呈现了沈远过去两三年的生活状态:一方面生活在巴黎的沈远面对着全球性的疫情冲击;另一方面,她的工作、生活伴侣黄永砅的突然离世也让她经历着人生中的艰难时刻。正如侯瀚如所说:“黄永砅是沈远几十年的生活伴侣,还是工作上的伴侣,他们一起在巴黎生活和创作了很多年,创造了艺术史上的奇迹;他突然走了,对沈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她在这三年中持续创作,把艰难的经验变成她创作的动力。”

沈远《阴性花园》2017铁架结构、铸铁喷泉、渔网、编织物、水600x500x320cm,380x230x550cm

沈远把看似简朴实则占据中心地位的作品《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设置为整个展览动线的里程碑。她的灵感来自杜尚一语双关的视觉和文字游戏,特别是他著名的作品《巴黎的空气》(1919)和《新鲜寡妇》(1920)。杜尚的作品是语言和心理上的陷阱,创造了一个关于感知/翻译/误解/“误产”(伪造)文化物品和意义的永恒神话。

沈远《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2020木窗、竹条、铜丝、玻璃、玻璃瓶、钢板146x98x55cm

《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通过引用黄永砅的《圣人师蜘蛛而结网》(1994)而对她的终生伴侣致以敬意。黄永砅在作品中师法于编网的蜘蛛,它的影子投在杜尚的话语上,作为对杜尚的“致敬”。通过对杜尚和黄永砅的重叠引用,沈远进一步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另一个令人失陷的文字游戏。

沈远《垂钓巴黎的空气,2020》2020木窗、竹条、铜丝、玻璃、玻璃瓶、钢板146x98x55cm

《圣人师蜘蛛而结网》,黄永砅,1994图片来自toutfait.com此图片由红砖美术馆授权

《马特奥和我,2019-2021》是沈远对失去至亲后自我封闭期感受的回应。沈远朋友的孩子马特奥,他虽然有一些智力障碍,但却有着特殊的才能,一种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式。她与少年马特奥(Mattéo)共同合作,呈现了两人各自“自我禁闭”的经历,作品展厅的正面墙展示了马特奥的绘画,左右两边分别是他拍摄黄永砅和沈远工作室的照片。马特奥的绘画中有很多笼子和小动物,沈远按照马特奥绘画中笼子的形象做了一个装置,并在罗马展览现场做了一个擦洗自己笼子的行为表演。这件作品是关于艺术家如何通少年马特奥的视角来走出这段“自我禁闭”的时期。强烈的共情和角色互换,让我们重新思考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定义。

沈远《马特奥和我,2019-2021》2019-2021图画、照片、铁笼、地毯、洗脸盆、抹布、影像铁笼尺寸:240x175x120cm,4A-35张

《记忆的碎片,2019》,头梳这可能伴随我们一生的物品,清晨时用它梳理去昨夜梦的沉渣,并开启出新思路;梦犹如记忆的新芽,破土而出,记忆如头皮般轻薄而脱落……这件作品是沈远受塞努奇博物馆(CernuschiMuseum)馆长易凯(EricLefebvre)邀请创作,通过作品与古代藏品的对话,唤起我们对时间与记忆的思考。

沈远《记忆的碎片,2019》2019木头、铁丝、纸片560x160x216cm

《Gazelles,1990-2020》题目来自法国普罗旺斯一个学生宿舍的名字,是沈远1990年初到法国后和黄永砅在一起的第一个落脚点。作品以蜡为材料翻制了一个双人枕头,它的一边架起一个单人席梦思床垫的内心弹簧构架,中心部位安置了一个铜皮打制的女性的手,手上停落着一只铜丝编制的蜻蜓,在其周边也有几只蜻蜒围绕穿梭。这件作品叙说了一段往日的故事,也表现了天地人间那隔时空的神秘感应......

沈远《Gazelles,1990-2020》1990-2020蜡、铁丝、铁条、铜丝、铜196x75x14cm,97x74x20cm

创作于2017年的作品《阴性花园》,以女性的束身衣为造型,艺术家将其一裁为二,束身衣的上半身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下半段是一个类似于花园的空间,观众可穿梭其中。紧身胸衣网状结构的柔软而精细的线料被坚硬的钢丝所取代,将女人的身体束缚起来……然而,大自然的生命拒绝被工业化、男性化的材料和结构所排斥,从其内部野蛮生长,形成一个活力充沛的花园,花园里还有一个喷泉——不仅是对农耕时代的呼唤,也是“女性”活力的呐喊。

沈远《阴性花园》2017铁架结构、铸铁喷泉、渔网、编织物、水600x500x320cm,380x230x550cm

“花园是伊甸园的一个镜像,也是一个是非之地,所以希望当一个花园被女性定义为阴性这样的属性之后,它可以解脱出来成为女人在生活以外的一种生活。”沈远在这件作品的草图上写到:“上半截代表现代社会管理,下半截表现农耕的自养自育,那些捕鱼的工具和网兜仿佛是子宫和胞衣……”

沈远《阴性花园》2017铁架结构、铸铁喷泉、渔网、编织物、水600x500x320cm,380x230x550cm

《漂流记,2020》呈现三艘游轮(世界梦号、钻石公主号和威斯特丹号)的事件。由于covid-19的传播而导致成千上万的乘客被关在海上数周,多少人环球旅行的梦想变成了噩梦,人与人之间关系也随之改变——恐惧与拒绝,人生之旅也可随时改变方向。我们不禁要问:漂流——游牧主义,或漫无目的的游荡,是面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唯一出路吗?

沈远《漂流记,2020》2020琉璃瓶、渔网、铁架、秤砣、秤杆700x1000x400cm作品手稿

红砖美术馆“垂钓展览现场2022

”汪民安认为沈远的作品关注在全球化和现代性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失去,“我们可能失去了自己的故土,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失去了自己的家宅,甚至某种意义上失去了自己的童年。”作为女性艺术家,她并没有特别强调身体或者性别差异本身,而是专注于一些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沈远,“垂钓”展览现场,红砖美术馆,2022

关于展览

策展人:侯瀚如

艺术家:沈远

展期:2022年11月2日至2023年2月26日

主办:红砖美术馆

关于艺术家

沈远于1959年出生于中国仙游,自1990年起生活与工作于法国巴黎。她曾在法国内外的机构举办多场个展,包括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年)、当代亚洲艺术国际中心(温哥华,2007年)、奇森黑尔画廊(伦敦,2001年)、伯尔尼美术馆(瑞士,2000年)。她亦曾在多家机构参与群展,包括蓬皮杜中心×西岸美术馆(2019年)、罗马国立21世纪艺术博物馆(2019年)、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2019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2018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7年)、巴黎造币厂(2017年)、巴黎赛努奇博物馆(2011年、2021年)。她还参加了深圳双年展(2017年)、釜山双年展(2016年)、上海双年展(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2007年)、光州双年展(2006年)和利物浦双年展(2004年)。

2017年和2018年,她分别在中国举办了两场大型展览,分别是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无墙”,以及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妮基·圣法勒展开的对话“她”。

沈远的作品《记忆的碎片,2019》刚刚结束了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的展出。她还参与了香港M+博物馆的开幕展,展览持续到2022年10月。

关于策展人

侯瀚如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策展人。他常驻罗马、巴黎和旧金山,目前是罗马国立21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的艺术总监。他在众多文化机构担任顾问,包括广州时代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他经常为各种当代艺术和文化杂志撰稿,并在许多国际机构演讲和任教。

过去30年,侯瀚如在世界各地策划和联合策划了100多个展览,包括:“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美术馆,1989;《运动中的城市》,1997–2000;“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1999;“上海双年展”,2000;“光州双年展”,2002;“第二届广州三年展”,2005;“第十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7;“第十届里昂双年展”,2009,等。

*本文图片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卡迈勒·梅隆赫画廊提供;©沈远,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巴黎,2022。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临朐信息港版权所有